自行车推广运动还需方法 隔离护栏拉开市民距离
2011年10月28日 14:02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27日,车手骑行在东方大田境内。 赛事观察 “我们热爱自行车运动,也热爱海南。我们希望通过环岛赛更好地推广这项运动。”今天上午,蒂里·迪耶德郎、迈克尔·罗伯特、马丁·布鲁恩等3位本届赛事国际裁判向海南日报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心愿,也希望当地在推广自行车运动与文化过程中,采取更多更好的办法。 我们热爱自行车运动 说起马丁,在国际自行车运动界里可谓大名鼎鼎他曾6次执法环法赛,5次执法环意赛,还曾2次担任环法赛裁判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今年是第二次执法环岛赛,每到一处,他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热爱自行车运动, 更喜欢跟当地的自行车爱好者交流。”马丁说,环法赛是世界最著名的赛事,但赛事很艰苦。环岛赛虽然才6周年,但风景漂亮,人民热情,他更享受这里的生活。 大个子、高鼻梁、满头银发,马丁走到哪里都十分抢眼,不少群众都抢着与他合影。尽管工作十分紧张,他还是十分配合。“这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国际自盟)安排你们的工作吗?”记者好奇地问道。“No,No,No,”马丁赶紧摇摇头,解释道,“作为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推广自行车运动与文化是我的心愿。” 曾4次执法环岛赛的罗伯特也同样抱着这个想法。按照国际自盟的规定,一个裁判不能连续在一个地方执法,而6届环岛赛中他来了4次。“其余3次都是受中国自协的委派,因为我们感情深厚。”罗伯特感到很自豪。 今天上午开赛在即,八所镇街头群众热情高涨,就在赛前准备的空档,行走在赛道边上的罗伯特备受孩子们追捧,大家拿着帽子蜂拥着地讨要签名,一时间令围观的人群出现了小小拥堵。 3名戴着白帽子的工作人员看到罗伯特后,立即上前摘下帽子请他签名。很快就有了效仿的群众,一名热心的中年男子拿着三顶帽子进来,签名到手后他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罗伯特走进赛道后,亲切和蔼的他被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团团围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请偶像签名。“我爱海南,我爱环岛赛”,完毕,罗伯特竟然能用中文讲出他的想法。 隔离护栏拉开了市民距离 环法自行车赛是仅次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体育盛会。每年全世界有250个城市争办环法赛。 马丁介绍说,环法赛也经过很多城镇,比赛路线常常将城市切割成两半,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城市的正常生活得以继续。“我们公布绕行线路,让比赛对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反观中国的环中赛、环湖赛、环京赛等,比赛常常将城镇封闭起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不说,也让观众失去了近距离接触选手和运动的机会。 罗伯特尤其对起始点的隔离护栏表达了不满。当记者解释是为了安全保障时,他十分诧异:市民不是暴徒,他们只是想看看比赛。至于来来往往的车辆,可以采取分流的办法。 据介绍,今年法国有1500万路边观众,全球有1.6亿人观看电视转播。因为是长途野外比赛,除了个别计时赛,赛道边是不设观众隔离栏的。 “环法赛几乎不经过高速公路,因为高速公路观众少,而且影响正常的车流。”马丁对环岛赛经过这么多的高速公路也表达了不同看法。“环法赛几乎所有赛段都是单向的野外路线,观众们往往要在日晒雨淋里等好几个小时。而在关键赛段上,可能要等得更长,但车队往往是一闪而过。即便如此,环法赛仍是世界上现场观众最多的赛事。” 推广自行车运动还需更多方法 马丁提醒道,百年环法能走到今天,而且长盛不衰,在于注重培育潜在的市场和观众,其核心就是推广自行车运动与文化。比如,在赛段起始站的城镇里,一早当地的观众就陆陆续续地加入隔夜就来排队的游客队伍中。所有的赛手都要在起始站排队签到,整个过程有时要拖几个小时,这给车迷和小孩们一个机会和赛手们聊天签名。有许多城镇也趁此安排一些节目,比如载歌载舞的彩车游行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整个车队往往沿城镇集体缓行10分钟,以示告别。 每年环法大赛上都会活跃着一支由赞助商们组成的广告车队,他们成为了正赛开始前最抢人眼球的“垫场表演”。今年,这支广告车队的数量达到了180辆。其中除了赛事的主要赞助商外,大部分都是想在环法盛宴上分一杯羹的小商家。沿途派发印有自己品牌标志的帽子、T恤;雇来美女模特吸引眼球;或者干脆大方地请观众品尝美食……而围着广告车不亦乐乎争抢礼物的观众,成了环法大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届赛事非常成功,安保、交通、保障工作尤为出色。”尽管比赛尚未结束,但裁判长迪耶德郎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如果需要继续提高的话,更多的需要注重细节问题。” 当然,这些细节不但制约环岛赛,也制约着自行车运动与文化的推广。好在环岛赛组委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一些努力与尝试。如在起终点,安排赛事播报做一些普及讲解;一些赛段在电视台直播,并有嘉宾专项介绍。 (本报三亚10月27日电) (责任编辑:ku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