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赛如何走出“环”之绕 打好基础才是关键
11月2日,2011年度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在无锡滨湖区开赛。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参赛的100多位各国车手如同一股洪流穿行在江南秀美的人文自然风光之中,沿途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和国内超百家各类各级媒体的跟踪报道,让“环太湖赛”一时间成为热点。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国内的“环”赛众多,环青海湖赛、环中赛、环海南岛赛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小弟弟,环太湖赛如何才能在扎堆的各类“环赛”中脱颖而出? 11月3日晚,记者在江阴见到赛事组织者、省竞赛管理中心主任顾雷锋时,他脸上满是倦容。很显然,连日的超负荷运转已经让他和整个赛事组织团队十分疲惫,然而一说起这几天的赛事,他就变得亢奋起来。 此前组织过无数大小赛事的顾雷锋表示,环太湖赛的组织涉及到竞赛、体育展示、物流、安保、交通保障、医疗保障、广告商维权回报多个环节,涉及面之广就像一个综合运动会,光是应急预案就准备了风险、媒体和安保等多个预案。然而,超负荷运转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社会反响、媒体报道和公众参与都达到了预期的高度。 环太湖赛和其他“环赛”的区别何在?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对此,顾雷锋特别强调的、也是让记者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每一站比赛之前的全民健身展示和大众骑行,把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以及大众骑行相结合,车手不过百人,但直接参与的群众却不下万人,这是环太湖赛和其他“环赛”的一大区别。 环太湖赛的赛段设置独具匠心,无锡滨湖区,苏州吴中区,常熟昆承湖景区,江阴徐霞客镇,嬉戏谷……这个赛段沿途苏南特色浓郁,人文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车手穿行其中,正应了那句宣传口号:“骑征吴越,逐梦江南”。这里也是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光是全国百强县就有几个,这是其他“环赛”所不具备的特色。 不可否认,本届环太湖赛的组织上多少还有一些小瑕疵,但毕竟瑕不掩瑜,赛事的影响力已经悄然蔓延。顾雷锋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细节,今年环中赛期间,他们的工作团队曾经想和国内图形导航业界一家龙头老大公司谈合作,被一口回绝,但实地考察了三个赛段的比赛,这家公司的一位高管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商谈明年的合作。 看到今年赛事的盛况,溧阳等地已经正式要求明年的环太湖赛把自己列入其中,受邀而来的浙江湖州和嘉兴的观摩团也全程参与,真正的“环”太湖赛指日可待,其影响力也必将随着赛段数量和总里程的增加而倍增,而被媒体和车队诟病最多的赛段难度不大、挑战不够的缺点,也可以通过在宜兴、溧阳和无锡马山等地增设山地爬坡赛段解决,从而增加挑战性,吸引更高水平的国际车手。 当然,对于记者而言,环太湖赛更应该是一个龙头和载体,如果花这么大精力、动用如此众多的资源仅仅是为了让百十位中外骑手一较高下,那其实是一种浪费。 为什么环法大赛能够在法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是因为法国的自行车运动足够普及,爱好者和从事者人数众多,商家和媒体也高度关注。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对健身的认识水平和投入程度,虽说和欧美国家还差距不小,但在国内各地区当中至少是比较接近后者的。10月30日在张家港的业余自行车赛就吸引了将近200位全省的业余好手,装备之先进、水平之高,都超出了组织者的想象,环骆马湖、环高邮湖等业余赛事也人气很旺。环太湖赛的组织者已有意借助环太湖赛的平台,把业余爱好者的赛事正规化,这无疑将会在业余爱好者和广大民众中掀起热潮。一项运动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才不会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 本报记者 徐宛芝 孙庆 |


